东晋唐王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年计划

小说:东晋唐王 作者:无语道尊 更新时间:2020-01-26 06:09:0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对于各官员的封赏提拔,很快便下达的正式的公文,使得各级官府得以周知此事。由于江左改元,新的年号为升平,所以,这些公文之上便是升平元年了。武将们的升迁相对来说都比较的容易,基本上按照战功直接提拔便可以了。但像是王猛他们这些文官的奖励之举,就变得比较的麻烦了。

  比如说王猛、周方他们这些人,虽然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他们安定后方,全力支援前线的作战,其功劳一样很大。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的话,这场战争究竟会打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文官体系的设计虽然有各级职位的存在,但问题是,现在的王猛他们已经是位列六部尚书了。再往上固然还有升的空间,但却不是李信这个大将军能够提拔的了。

  比如说一些三公三孤之类,这些职衔那都是皇帝或者是自立为王者才能够封赏的。如果李信将他们给提拔到了这个地位,那不如干脆直接称王称帝算了。

  另外的一个,也可以直接封赏爵位,但这一样也是帝王才能够做的事情,以李信的身份也办不到。如此一来,能够做的选择就相对比较的少了。

  想来想去,在与王猛他们商量了一下之后,李信最后决定再设计一套散官阶出来。所谓散官,一般都是指那些有荣誉名称,享受到一定的特权,但却并没有实际权力的称号!

  这样一来的话,像是王猛等各部尚书,因为此次战事功劳不小,便都被授予了中大夫的散官。新设立的散官阶一共有二十阶,一级最低,二十级最高。

  好在,这种体系在前面各朝代都有,所以,做起来也不是很麻烦。而且,日后还将不断的完善,暂时而言的话,也都够用了。

  至于说其他各地的官员们,但凡是在战争期间专心任事,境内百姓生活安定,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也都受到了嘉奖。

  除此之外,有一些地方官员也都受到了调整。

  比如说上洛郡太守任通,这两年多来在上洛郡干得很是不错。如今的话,便被调往太原郡去任太守了。

  对于太原郡这个地方,李信格外的重视。因为那个地方西控河西,南接上党平阳河东,北接新兴雁门,东则正对着中原大地。可以说,在太行以西黄河以东那一块地方,日后恐怕将会以之为中心。

  将任通放在这个地方,也是为了让他好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将太原郡尽快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太原郡这一块地方,地理优势独特,自古以来便是天下重地,开发历史非常的早。

  只要能够将这一块地方的潜力给挖掘出来的话,那么,对于华山军而言,不啻于是再造了一个关中与河东!这对于日后华山军的长远发展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而原本的上洛郡,李信则就地提拔了一个有能力的官员担任太守。

  除此之外,像是秦州、北地、安定等地,也都有一些大小不一的调整。

  由于在接下来一段可预见的时间之内,华山军应该不太可能再遭遇到如之前一般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李信自然是将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都给投入到民政治理上面来了。

  他做事向来都比较喜欢先计划,这样就显得条理清晰一些。在召集了一众核心官员们商量过后,大致的计划便制定出来了。

  这个计划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五年计划,只是因为时局不同的关系,所以,李信称之为三年计划。

  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发展计划,因为形成了正式的公文,直接存档了。不过,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王猛等六部官员而已,外面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而李信也没有明发给下面各级官府。

  之所以他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想让六部的官员们知道接下来几年要干什么。但他又不想让底下的各级官员,都盯着这份计划,从而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胡来。

  他只要求顶层跟着大致的计划来执行便是,如此一来的话,下面的各级官府所受到的压力相对会更小一些。毕竟,计划这种东西固然是有其巨大的好处,但同样的,时间一久的话,必然会变得僵化起来。

  李信可不想因为一时之功而给华山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之下,朝廷自己纠错的能力几乎为零!

  新的计划之中,首先要重视的,依然还是农业。先得保证大家都能够吃上饭,而后才能够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啊!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李信对于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关中与河东以及太原等地,本属沃土,尤其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开发之后,可谓天下上州之地。

  华山军现在占据了这么大的地利优势,如果不懂得好好运用的话,未免也太傻了一些。李信心中打定了主意,自己要学的就是当年的秦国,还有后来的汉朝。

  如当年的秦国一样,依据关陇之利,慢慢壮大到最后吞并天下一统四方。而汉高祖刘邦当年与项羽争霸也是一样的情景。

  正是因为他掌控着汉中以及关中等地,所以才能够在面对着项羽屡战屡败的情况之下,最终反而是获得了胜利。

  对于各级官府的要求,就是要劝课农桑,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地的农业。应该种小麦的地方就种小麦,可以种水稻的地方就种些水稻。再有,像是秦州陇西等地,自古以来都是天下畜牧重地。

  所以,对于这些地方的要求,便是发展畜牧业。在不耽误正常农业生产的情况之下,尽量的多养牛羊马匹。这样的话,不但是能够为华山军提供更多的战马,还能够为治下各地的百姓们提供足够的肉食。

  再一个,便是发展商业了。尽可能的减少关卡的阻碍,不妨碍正常的商业流动,让各地的商人们在华山军治下各地都能够做买卖。从而是利用他们,将天下各地的货物都给集中到关中等地来。

  如果这两点都能够达成的话,那么,华山军治下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至少会是大大提升的。而如此一来,百姓们的幸福感自然就会提升了。别看这个东西好像是挺玄乎的,其实说穿了也就非常的简单了。

  当华山军治下的百姓们发现自己过的日子,远比天下其他地方的人要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更加拥护华山军。如此一来,既方便了华山军的治理,又能够使得境内各地更加的安定。

  有了百姓们支持的华山军,日后无论是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将变得容易多了。

  农业和商业,这是两条重要的路线,李信和这个时代的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在于说他对于商业的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正面的。对于那些奉公守法的商人,他并没有什么恶感,他厌恶的是那些为富不仁,自私自利的奸商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了。

  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观察之后,在各地设立学校的事情就此有了定论。由于之前受限于各地财政以及师资力量的原因,所以,办学校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李信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干脆便让薛瓒先选定几个地方试点一下。

  如今,一年时间之后得出的结果是相当不错的。毕竟,自家孩子去上学,又不用自己出钱,还能够在学校解决一顿饭,相当程度上是减轻了百姓的压力的。

  所以,试点学校的入学情况相当不错。而对于那些从各地进入关中的读书人来说,经过了吏部的考核之后,有一些人也都得到了重用。至于说没有过关的那些人,也都在丰厚的薪资之下,被薛瓒招去当老师了。

  师资力量大大充实,先期反应又相当不错,再加上如今局势安定了下来。所以,这办学之事自然是应该要大力推动的了。

  按照李信的建议,日后的办学将遵循金字塔的模式,即先办全底下最初级的学校,而后越是往上学校便越少。这样的话,相对而言财政上面的压力就会更小一些,对人员编制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

  如今的华山军治下,大致算起来的话,乃是有四州之地。所以,除了最高级的那一所学校之外,暂时只建立四所州学。而后,下面便是各郡县之内的县学了。

  等到日后财力不断的壮大,人手充足之后,这个体系便会慢慢的调整,变得越来越完善的。比如州学,这个只是过渡,日后是要改为郡学的。

  与此同时,李信下令重建了汉朝之时的天碌和石渠二阁,尽收天下藏书,作为官方的图书馆,以供官员百姓们有志于学习之人可以从中借阅抄书。。

  而除了这两条之外,对于外地人才的吸纳政策也在不断的制定之中。不管对方是从哪里来的人,只要他愿意效忠于华山军,而且经过考核有真才实学的话,那么,便会被委以重任。

  相对而言的话,这吸引外部人才的措施倒是早就开始施行了。而且,施行到现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的华山军之中,有不少的官员都是来自天下各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晋唐王,东晋唐王最新章节,东晋唐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