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唐王 第四百二十章 案子

小说:东晋唐王 作者:无语道尊 更新时间:2020-01-27 06:03:2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得空之下,李信也就有时间在关中各地去看一看了!虽然说自从拿下关中之后,这些年来他几乎每一年都会到各地去巡视一下。但关中这个地方,似乎每一年的变化都很大。而且,过往之时通常是在年底去视察,不像如今这样,乃是在春天之时去察看,眼前所见到的自然又是另外的一番情景了。

  “你们看看,这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啊!再有一两个月之后,就应该可以收获了。”出了长安城,李信带着六子他们向西而去,沿着渭水,一路缓缓的前行。看到这两岸田地中的情形之后,李信不由的高兴道。

  “去年无冰雪之灾,今年雨水也刚好,所以,今年的收成应该会很好!若是年年都能够有这样的年景,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由此看来,地方官员治理施政之时,也是颇见成效啊!毕竟,当初咱们刚刚拿下关中之时,地方上都非常的荒僻,哪里像如今这般呢!”六子在一旁答道。

  想当初华山军刚刚拿下冯翊郡的时候,李信带人去夏阳县视察。夜晚之时路过一个田野废村之外,结果,看到了遍地的磷火,将一众士兵都给吓得不轻。

  当时,李信还好好的给他们科普了一下,让众人知道这并不是什么鬼火。想想那个时候,再想想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了两三年时间而已,但关中如今已经是见不到那种景象了。

  因为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田地都被利用了起来,一些废弃的村子,一些荒弃的田地,也都重新有了人烟。

  再加上这两三年来,华山军对于关中各地的水利修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所以水旱从人,农业生产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之中。

  关中之地本来多盐碱,是不怎么样适合于耕种的。不过,后来在春秋战国之时,秦国不断经营此地,慢慢的便利用水源改善了关中的土地,一直到两晋之时,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变化之后,这里已经是成为了沃土了。

  华山军治下,关中乃是最大的粮仓,除此之外便属河东了。所以说,关中之地乃是华山军的根据地,那是一点也没有说错的。

  此时正是二月底,如果换成是后世的公历的话,那么,应该是在三月多的时候。这个时节,麦子的长势正好,再过不久便能够收获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道路上行进之时,能够看到许多的百姓都在田间忙碌着。

  李信他们从这田间地头经过,旁边的百姓们顶多只看一眼而已,便又低下头去劳作了。毕竟,如今关中各地来往的商旅不绝,百姓们也早就已经是习惯了,所以,倒是没有一个人认出李信来。

  微服私访之事,李信向来比较喜欢干。毕竟,他觉得许多的事情,用听的总是不如自己看得明白。底下的官员们公文上说的是一回事,自己去看过了之后,恐怕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既然自己有了时间,那就应该多出来逛逛,四处走动一下才能够知道底下百姓的生活如何,知道各地的官府行政如何。

  否则的话,和那些从小长在深宫之中的帝王有什么区别呢?前朝有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那可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啊!

  出了长安城往西的话,只有两个郡,分别是扶风郡与始平郡。其中,扶风郡更大,而始平郡相对而言就要小许多了。

  这一次李信之所以会向西走,而不是向东去冯翊等地看看,主要是因为他想顺道去关山马场那边看看,从这边走的话,刚好就是顺路而已。

  他们出发之时,乃是沿着渭水的南侧向西行的,不久便进入到了扶风郡境内。一路走下来,所过的那些县城,他们基本上都会进去看一下。

  总体上来说的话,各个县城之中的情况都还不错,尤其是治安的问题,相对比较的安定。

  对于这一点,李信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要想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首先的一个自然就是保证各地的安定了。否则的话,大盗出没不止,强人肆意横行于市井之间,老百姓都不敢出门,还谈何生活呢。

  由于经常停留,所以,这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的,过了两天,他们才走到了郿县境内。这个县城之中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所以,李信看过之后,也不打算多停留,看到时间尚早,便准备直接赶往下一站陈仓县。

  “咦,这些人怎么都往一个方向跑?发生什么事情了?”人还在城内没有离开之时,李信忽然间见到周围的百姓们好像被什么给吸引了一样,不由的好奇道。

  六子赶忙找周围的人问了一下,而后回来禀报道:“听说县衙之中有人告状,县令大人正在审理案件呢!”

  听到这事,李信不由的来了兴趣。这一路上虽然是进过不少的县城,但这诉状之事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如今既然碰上了,自然是得去看看才行了。

  “走,咱们也过去瞧瞧!”李信说道,随即便带着六子他们,跟着那些百姓们走了过去。

  郿县县城并不是特别大,所以,但凡是有一点什么风吹草动都会惊动县城中的百姓。毕竟,衙门口的鼓声一响,可谓是声传全城了。

  无论什么时候,国人都是有着爱看热闹的习气,尤其是在古代这种完全没有多少休闲娱乐之事的时候更是如此了。

  击鼓鸣冤之事,据说从汉高祖之时便已经是存在了。而华山军建立之后,体系也就渐渐的完善了起来,这一套至关重要的司法审判制度,自然也不可能缺少的。

  而且,李信也从后世一些举措中借鉴了一些经验,所以,华山军治下各地的官府和江左燕国等地之间的官府有一些不一样。

  比如说审案之时,一般而言只有那些重大的案件,才会将中门大开,让外面人的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否则的话,平时一般的案子,中门都是紧闭的。

  但李信当初查看制度之时,发现这条之后,便特意下令但凡是衙门之中审案之时,除了某些特殊案件之外,必须将大门全开。而且,百姓们可以在大门之外观看整个审理的过程,只是不得干扰审判便可以了。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因为他想要借百姓们对华山军的司法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毕竟,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了之后,整个过程之中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的。

  如果一个官员的判决难以服众,让百姓们都不理解的话,那么,这个官员日后的名声恐怕就不好了。而在吏部的考核之中,官员在当地的官声也是一个考核的要点,对于他们的升迁能够起到影响。

  而另外的一个,也同时可以考验官员们在面对着百姓的时候,是否还能够遵守法律。会不会因为某些情况之下的舆论压迫,从而是为了讨好百姓,做出有违法律的事情来。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互约束的制度。虽然说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能够让司法完全做到清明如水,但至少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下将审判过程呈现在百姓们的面前,让大家都能够知道其中的细节。

  从某一个方面上来说,这对于推广法律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许多的案子经众人之口,最终便广为流传出去,相比起官府枯燥的宣讲而言,效果是要好得多了。

  李信等人赶到衙门之外时,县衙大门口已经是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了。还有许多的百姓们,都在从其他的地方赶过来,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看什么稀罕物一样。

  有六子他们在的话,李信是轻而易举的便站到了最前面。没有办法,他也想看看自己手下的官员如何办案,尤其是刑部的法律刚刚出台一年多的时候。也就不得不用些手段,让自己占据有利地位了。

  公堂上相对比较的简单,郿县县令乃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相貌的话,倒是颇为稳重的样子。此时,他正在看原告送过来的诉状。

  这个时候的官员审案,和日后的不太一样,主要就是因为许多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来。比如说电视中常见的那种高案,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呢。

  如果不是因为北方流行胡凳,而且这些年来,李信搞出了一些新东西的话,只怕县令们都得跪坐着审案了。

  下方跪着两个人,县令左边的那个乃是四十岁出头的男子,听旁边先到的百姓说,那便是原告了。而在他旁边的那个,则是一个五十来岁,头发都已经是白了的老农,却是被告。

  周围的百姓们都在悄悄的议论着这件事情,所以,李信很快便知道这个案子的内容是什么了。。

  说来也简单,其实就是两家争一块田地而已。因为相互之间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的情况之下,便将官司给打到县衙之中来了。毕竟,田地乃是百姓的衣食来源,谁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面让步的。

  但这个案子中有一点不一样的是,那个原告并不是关中本地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晋唐王,东晋唐王最新章节,东晋唐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