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1918 071 话剧演出

小说:亮剑1918 作者:闪亮的弹壳 更新时间:2018-11-13 11:27:4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冬天的昆明,阳光温暖的腐蚀着人的骨头,照着人身上暖洋洋的。西南联大要排练出一出话剧进行演出,在穆旦学长的建议下,黄正忠和朱景行还有同学们决定决定演出《雷雨》。

  文学院中国文学系的教授闻一多先生是这出剧的导演,他还是亲自帮着同学们画幕布、弄背景,同学们忙活的不亦乐乎。

  经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准备,演出终于开始。在校内的演出反响不错,获得了不少老师和学生们的肯定。其中,黄正忠饰演了周萍,朱景行饰演了鲁大海更是获得了作者曹禺的肯定。

  当天在演出结束后,应闻一多先生邀请前来廉价观看演出的曹禺,在看过之后大为赞赏。演出结束后,他笑着对黄正忠道:“你演出了周萍的那种所需要的状态,我看后觉得跟我想象中的周萍像极了。”

  接着,他又对朱景行说:“鲁大海的角色你演的也很不错,我看后真觉得这个雷雨就像是正在发生一样。”

  有了原著作者的肯定,同学们自然都很高兴。趁热打铁,几周之后,联大的学生们打算将这一场话剧推向校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幕剧。

  为此,同学们没日没夜的排练,为了能够训练好自己的嗓音,剧社里的女同学薛淑敏甚至每天早上都要早早的起来去练声,毕竟在外面演出和学校剧场不同,那里将要面对更多的人,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帮助下,需要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台词。

  大家辛辛苦苦排练了数天,可在当天演出的时候却是不尽如意。在昆明街头的演出效果还算反响平平,可他们的下乡演出就可以说是惨败了,演出的时候不仅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在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观众就已经散去了差不多了。

  唯一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一位老太太,当朱景行他们问老太太为什么没有和其他人走时,她指了指朱景行才喃喃的回答说,“因为那个演员长的像我去外面打仗的儿子,我虽然看不懂你们在演什么,可我看着他就不想走。”

  得出这样的一个结果,有些出乎同学们的预料,大家既为老太太的话语感动,也有些失望。

  送走了老人之后,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演出的失败让大家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回去的路上,大家坐在大马车里讨论起来。

  有人开始自责寻找演出的问题,还有的同学说,这里的人不识货,以后不再来这里演出了。

  不过出身农村的朱景行却笑了笑道:“其实倒不是我们演出有什么问题,也不是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是演出的生活跟他们不熟悉。戏剧上又没有传统戏文的那种王侯将相之类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不喜欢。”

  薛淑敏摇摇头道:“老百姓为什么宁愿去看看那些戏文上的帝王将相,也不愿意来看看反应现实启迪人心的话剧呢?难道真的是民智未开吗?”

  朱景行摇摇头道:“其实他们看唱戏的戏文,除了有的古戏文有精彩的打斗戏外,最重要的是,在古戏文中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心里寄托。好比昆曲为什么在百姓之中为什么流传不开,就是因为才子佳人跟老百姓生活太过遥远,而京剧、豫剧,包括小说三侠五义之类的流行,也是基于此。”

  黄正忠有些不懂,他不解的问道:“其他的戏曲那些帝王将相的生活,不也是离着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吗?”

  朱景行笑道:“在其他的戏曲曲目之中,老百姓可以找到心里的安慰。自古以来都是喜欢三样,盛世有明君,治世有清官,乱世有侠客。中国的老百姓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从贪官污吏到地痞恶霸。虚构的包公斩陈世美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们对陈世美这种人的憎恨,而在戏文里面去寻求安慰。三侠五义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老百姓对英雄的崇拜,还有的就是这些侠客们惩恶扬善,满足了他们对现实不满的倾述。”

  黄正忠没有说话,朱景行的话虽然不是无懈可击,但似乎有几分道理。

  回去之后,黄正忠还给曹禺先生去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公演的情况告诉了先生,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没想到不久之后曹禺还给他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先生告诉他,艺术的创作是要基于生活,自己也正在打算创作出一部反应农民题材的戏剧。

  黄正忠本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不久之后曹禺先生创作出了反应当时农民的《原野》,并且公演大获成功之后,他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后来多年之后,已经是花甲之年的黄正忠获悉,穆旦的表弟查良镛创作出了以侠客为主体的一系列武侠小说大获成功之后,他才觉得或许朱景行的这一番理论还是正确的。

  ……

  大学的生活总是让人觉得匆匆而过,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到了寒假的时候,学生们开始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不过一大部分学生的老家处于日军占领区或者是交战区,所以放寒假对于他们来说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这么长的时间,黄正忠却是一次家也没回过。虽然经常去看望母亲,但父亲黄柯他却是一次面也见过。

  听说南京保卫战已经结束,我军在前线已经开始逐步反击,鉴于此,他想回南京看一看。

  临走之前,穆旦学长找到了黄正忠。他告诉黄正忠,自己打算去报名从军,不过因为政策的缘故,自己报不上名。

  这一点黄正忠倒是知道,南京政府在开战之初,颁布了有关学生从军的管理办法,为了国家未来考虑,黄柯亲自签发命令,正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不得参军。当然,这一政策也使得不少不愿意打仗的人千方百计的去钻空子,给自己弄个学生身份避免从军。

  不过对于穆旦这样渴望参军上前线的青年来说,这样的一道命令却如同一只拦路虎。

  穆旦准备放弃学校助教的资格前去参军。他知道黄正忠在军方有一些亲戚,便询问他能否想些办法。

  黄正忠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他婉拒了穆旦的请求。

  “学长报国之心令人钦佩,不过在校读书也是一种报国的方式。既然政府出台了这样的规定,恐怕短时间内不容易更改。”

  穆旦有些失望的叹口气道:“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每一个联大的学子都无比熟悉。此时从穆旦学长的口中吟唱出来,却更具一番壮志之情。

  朱景行道:“我听说美国的援华飞行队在昆明附近训练,他们和我们的空军一起在招收飞行员。飞行员对身体和素质要求甚高,这一点我们学生倒是满足,我倒是想去试一试。”

  “援华飞行队?”穆旦仿佛感了兴趣。

  “援华飞行队招收飞行员我倒是听说过,不过他们是从军队的内部进行招收。现在面向社会的招收,只是招收地勤一些人员。再者说了,景行兄你戴着眼镜,恐怕也只能去地勤了。”黄正忠知道这件事,他们的招收技术性较强,所以要求也比较高。

  说着,朱景行抚了抚眼镜笑道:“去地勤就地勤好了。听说地勤的补助也不错,实不相瞒,我老家都快揭不开锅了。能去参军的同时再赚点钱贴补家用,是再好不过了。”

  黄正忠和穆旦都知道朱景行家中的情况,他家在安徽,战前的时候虽不算是富裕,但也算是中等收入,吃喝什么的是不必发愁的。战争爆发之后,安徽距离前线不远,日军轰炸频繁,他家也就受到了影响,收入比不上战前的五分之一,但物价却飞涨起来。

  虽说联大上学学费全免,吃住上也有补贴,不过对于朱景行的家庭来说,却也是一笔负担。

  黄正忠在平日里经常会接济一下这位兄弟。除了两人的关系之外,黄正忠还欣赏朱景行身上的才气,他文采横溢,喜读史书,在生活上,他不像是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一般自尊心极强,对待困难也比较乐观,对于自己的困难也很少去可以隐瞒。

  “只是你一旦去参军,学业可就中断了。你在文史上有浓厚的兴趣,连闻一多先生都说你有才气。这样去了,未免有些可惜。”黄正忠劝解道。

  “说实话,咱们有不少的同学都想去上前线,我也从内心觉得,一旦就此中断学业,对他们和国家未来也是可惜。若是能够战争结束之后继续上学,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穆旦学长道。

  关于学生从军和从军后的问题,黄正忠在心里都记下了,这一次见到父亲,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想向他提出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亮剑1918,亮剑1918最新章节,亮剑1918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