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第四百八十一章 等的人

小说:一品富贵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时间:2016-12-23 00:52:1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不杀?”

  “也不是不杀,中江源一役背嵬军就杀了许多盗贼。随后与剑门立功的宿翰赴眉州救援,盗贼首领吴蕴负隅顽抗,背嵬军与宿翰部以及城中守兵多路夹击,又杀了许多盗贼。”

  “张指使,杀就是不杀,不杀有可能反过来是杀。”

  “这是……”

  “如育子,过份溺爱,非是爱子,而是害子。巴蜀越早平定,杀的人才越少。背嵬军如此,张咏如此,巴蜀得救了。”

  谁不想家乡好。

  刘娥是四川人,前后两次叛乱,让巴蜀大多数百姓苦逼了。

  “庙堂上还有什么消息?”

  “我倒听到一条消息,宋公提议于巴蜀设五千乡骑兵。”

  “乡骑兵?”

  “具体的我也不大清楚,似乎这次背嵬军仍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马,背嵬军多是西北马与契丹马,在平原作战十分凶悍,但在丘陵地带,却存在种种局限。相比于西北马与契丹马,西川马与滇马虽然矮小,倒是更适合在巴蜀山路上奔跑或作战。设此骑兵主要用意就是在叛乱**后,能迅速将兵力撤回来,用于北方。第二个用意是此次一些蛮人借混水摸鱼,掳走了不少百姓。一旦平定叛乱,朝廷会向他们索要,若不听,可能拿其中几个比较猖獗的蛮部开刀,用于恫吓各个蛮部,让他们稍稍收敛一点。”

  这一解释,刘娥倒是明白了。

  以前宋朝严重缺少马匹,但定难平定后,宋朝实际控制疆域渐渐覆盖了整个南河套,北河套各部族也向宋朝称臣。宋朝又与辽国开战,几次大捷,缴获了许多战马。朝廷虽在中原减少了牧监,但在北方开拓了一些牧监。因此,军用战马基本满足了。

  况且朝廷仍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

  但不代表着国家马匹就满足了。

  简单的,如国用的运输,驿马,赏赐官员的马匹,御马。

  民用马更多,达官贵人家中会养马,骑马与拉马车,商业上的运输用马,耕地用马……

  因此巴蜀继续执行着茶马政策,一分官办,主要是用于西南官用马,二是私人贸易,私人交易的马匹。

  不过官马主要还是用作战马,随着战马数量满足,官方的茶马贸易数量渐渐下降。

  若是在巴蜀设五千乡骑兵,一旦有警可以迅速**,也能震慑各个蛮部,同时能增加茶马数量,进一步拉拢西川蕃人羌人。

  但刘娥也没有完全明白宋九的用心。

  宋九这次提议,实际真正对象是蛮部,以后政策会渐渐变得强硬起来。听话,有糖吃,不听话,那么这支熟悉当地地形气候的骑兵就会进入,大军相向。

  这个不用太急,可以慢慢来,先组织好乡骑兵,再练兵,然后解决种种问题。最后才会将他们派上用场。

  “不过我在坊间还听到一条消息。”

  “什么消息?”

  “坊间在传,宋公心肠慈悲,因此下令不杀,使两川数万**贼卷入贼军的无辜百姓得以活命。”

  张耆前面说完,刘娥脸色便阴了下去。

  “大娘子,勿用担心,宋公现在避嫌都来不及呢,况且是收买人心,若是陛下听说了,一定知道是有人陷害的。”

  “赵公原来准备进入西川平乱,不过是峨眉山一个和尚说了两句话,赵昌言鼻折山根,此反相也,不宜委以蜀事。又说赵昌言素负重名,又无嗣,今握兵入蜀,恐后难制。赵公今在何处?”

  这个谣传比那个茂贞大和尚用心还要恶毒啊。

  做为人君,最恨重臣的是什么,收买人心!

  但这是谁在陷害宋九?

  不可能是皇上,皇上可能会略贬宋九,以让权利平稳过渡,不过总的来说,皇上对宋九还是相信的,甚至还是愧疚的。没必要用这个恶毒谣传迫使宋九下去,那样不是下去了,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卢多逊。

  也不可能是宋九。

  宋九说山人自有妙计,但不敢出这个拙劣的主意让自己下去。

  那是谁?

  实际庙堂就象国家一样,俺做老好人行不行?不行!你不吃人,人就得吃你啊。谁吃得厉害,谁吃得高明,谁就是胜利者。

  就不知道是谁在搞鬼了,但不是她**心的,也没那能力**心,更不敢**心。

  刘娥关心的是宋九等的是谁。

  实际这个人已经来到京城了,只是刘娥暂时还没有注意。

  寇准!

  与宋九无关的,一是在西府,二是不敢再加宋九威势了。西府还有三个宰相,向敏中才上来,不能问。柴禹锡与赵镕两人的德姓,赵匡义实际也清楚的。

  东府宰相也不少,吕蒙正与刘昌言二人首先必须排除在外。刘昌言才上位,不过他以前的“主子”在原先两个皇储之间都扮演过隐形的但实际重要的角色。

  有一件事赵匡义不欲伸张。

  王继恩审查赵元僖案,在赵元僖府上搜出他这个二儿子与许多大臣来往的信函,包括赵普与吕蒙正。

  吕端谨小慎微,问估计也问不出所以然。

  苏易简喜吃酒,酒后吐真言哪,这么重要的事敢问酒鬼吗?

  所以宋九断定赵匡义必然诏寇准再度回京,他是赵匡义的“魏征”吗。

  不过寇准初回京城,虽得到左谏议大夫的尊职,还没有进入两府,因此刘娥未想起来。

  实际小寇来到京城,决定帝国命运时刻到来了。

  看到小寇,赵匡义很激动,卷起衣服,给小寇看腿上的伤口,一边埋怨道:“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啊。”

  意思你再不来,就见见不到朕了,暗示他自己身体状况很不好,今天你大胆说吧。

  寇准平稳地答道:“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俺也想回京哪,但你老人家将俺放青州一放,就是好几年,俺又有什么办法?

  君臣二人寒喧一番。

  赵匡义直奔主题,问道:“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小寇是中二青年,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中二青年,与别的中二青年可是两样的。

  这个问题可不能随便回答,于是说了一句史上有名的话:“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宦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惟陛下择所以副天下之望者。”

  但千万别当真,若是在另一个时空,翻开史书,便知道晚年的寇准干了一件事,勾结周怀政等太监准备**刘娥,甚至强迫宋真宗退位,让给才几岁大的小赵祯。

  政客的话不能当真了。

  眼下寇准的答复让赵匡义略有些不快,朕都给你看腿伤势了,你得敢说啊。

  于是索姓直接问:“元侃如何?”

  宋九对刘娥说不动如山,论感**彩,赵匡义最喜欢的是老八,但老八是不可能做皇储的,太小了。其次元杰,然而元杰**守略差。

  国家皇储有多重要,赵匡义非是昏君,不会将感**彩注入到皇储当中。因此选来选去,还是看到谁长处多一点,短处少一点。那么必选赵元侃。

  因此赵元侃不动比动强。

  特别赵元侃最大的短板便是这个刘娥,以后为了这个刘娥不知闹出多大风波。所以宋九又刻意提醒,让他们勿要相会。

  不过在宋九提醒下,赵元侃又做了一件事,李继隆调到西北,李皇后憋气,赵元侃进宫探望,殷勤服侍,又刻意看着赵匡义的伤势,“暗暗”垂泪。

  不能再装了,但只流流眼泪还会的。

  弄得赵匡义有些伤感,抚着他的头说道:“这孩子。”

  特别是赵元侃探望李皇后,让赵匡义很欣赏。赵匡义非是不用李继隆,也非是不用宋九,不过这两个庞然大物若处理不好,不利于国家权利交接,所以才有这个安排,顺便看看朝堂动向。然而五儿子在府中大乐庆祝,唯独这个三儿子不以李皇后“失势”而不尊重。这孩子,别的不说,有良心。

  但他自己的想法不算,还要看看大臣的想法,以便做为旁观者的想法,让他参考。

  寇准顺水推舟答道:“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要立襄王为皇储,那就早点举行册封仪式吧。”

  于是赵元侃皇储地位才确定下来。

  而且比他两个哥哥幸运,先是让赵元侃为开封尹,再改封寿王,再立为皇太子。

  直接给了皇太子这个名号了。

  事后刘娥反复回味。

  过了许久才明白为什么宋九能断定赵匡义要召寇准回来了。

  又说寇准回来,会对赵元侃有利。

  如果划分大臣,有三派,中立一派,对赵德芳兄弟赵廷美同情一派,憎恶赵德芳兄弟一派。

  包括宋九都是第二派系的。

  赵普肯定是第三派系的。

  但小寇却是第二派系的,无他,他的妻子就是小宋皇后的妹妹。

  然而做为皇子,元杰是第三派系的,元侃是第二派系的。甚至李皇后对赵廷美与小宋皇后都表示了同情,只是不敢说罢了。

  所以小寇回来,必然支持赵元侃。然而寇准回答十分聪明,他不直接说赵元侃是适合的人选,否则以赵匡义多疑的姓格,反而产生不必要的疑心病,改立元杰。因此寇准始终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最终使大局定落下来。

  赵匡义此时身体很差了,瞒都瞒不住。

  京城百姓也听说了,然而皇储空悬,这让老百姓十分担心。

  因此发生了一件事。

  赵元侃立为皇太子,要去太庙拜见列祖列宗。

  太庙在皇城东南方向,并不在皇城内,于是侍卫簇拥着赵元侃前去太庙。

  听说皇太子终于定落下来,京城百姓也松了一口气。不然老皇上说死就死,皇太子不定,那么好了,来一个七龙争嫡,甚至赵匡胤的孙子,赵廷美的儿子再在中间掺一脚,国家就乱了,首先倒霉的就是京城百姓。

  因此一个个涌上街头观看。

  看到了,赵元侃才二十几岁,身体魁梧,年富力强,这样的皇储才有助于避免皇帝过世后出现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一个个欢呼起来:“真一个少年天子啊。”

  刘娥也在人群中观看。

  开始她眼中充满了喜悦的泪花,忽然听到这些呼喊声,也不高兴了,差一点晕倒。(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百度搜索“37z”访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品富贵,一品富贵最新章节,一品富贵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