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公夫人一早就知道那谢夫人不是个好相与的,生怕自家的亲亲儿媳妇受欺负,特意向皇后娘娘求了一位颇有资历的嬷嬷提前去谢家住着。

  齐夫人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谢夫人的小算计果然不断。

  她以次充好的调换了嫁妆里的不少东西,没想到一向隐忍的谢妧竟为此直接与她撕破脸皮。

  旁的东西谢妧可以不在意,但那里面有她娘亲留下的嫁妆,是断断不能出差错的。

  而且,如果她连嫁妆都保不住,日后嫁入齐国公府如何还能抬得起头来。

  这位嬷嬷就是来帮谢妧撑腰的,自然也与她同仇敌忾。

  因谢老爷受了崔熹的提拔,已经晋升为礼部侍郎,谢夫人仗着如今也有诰命在身,对那嬷嬷不假颜色。

  宫里出来的嬷嬷见惯风浪,可不是好欺负的。

  她笑眯眯的一口一个皇后娘娘一口一个长公主的压下来,逼着谢夫人连夜重新核查了嫁妆单子,将财物如数归还。

  谢夫人没能耍威风给谢妧添堵,自是贼心不死,竟在大婚这天早上,硬给她多塞了四个风情美艳的婢女。

  谢夫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言而喻。

  谢妧怄的要死,可这种事不好推辞,且迎亲队伍已至,不能误了吉时,只能憋闷着这口气出了阁。

  不过被齐烨牵住手的一瞬间,谢妧满心只余温暖幸福,也就暂且将这些不愉快抛到了一边。

  大婚当日,齐国公府的排场大得很。

  帝后相携而至,又有长公主坐镇,百官齐贺,风头无两。

  一时间,谢妧成为贵女们竞相羡慕的对象。

  就算齐烨是次子不能继承爵位,就算齐烨的出身坎坷为人诟病,可架不住他受宠啊。

  他的背后还有齐国公府,有皇后娘娘,甚至可能还有未来的太子乃至新帝,足以保他一生富足顺遂。

  这些优越的外在条件自不必说,齐烨本身也很耀眼。

  他生得好看,眉眼温润,风仪清雅,一看就是那种浪漫又体贴的好郎君。

  这一羡慕,可不就有酸言酸语出现了。

  长平正被周围的热烈氛围感染的心情大好,却忽然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议论声。

  “听说崔大人送的贺礼,当中有一串南海珍珠,而且还是金色的!”

  “天哪,好大的手笔!”

  南海珍珠本就金贵,金色的仅一颗就千金难求,可谓有市无价,惊掉了众人的下巴。

  “这东西是女子之物,一看就知道是送给谁的,崔大人可真是痴情啊!”

  “呵,应该说是谢妧有本事,都嫁人了还能勾住崔大人的魂!”

  ……

  长平听着这些窃窃私语,脸色越发阴沉,如黑云压城。

  首先,珍珠是她送的,而且只有三颗,怎么就变成崔熹送的一串了?

  长平现在十分敏感,下意识的就联想到,这种谣言的散播难不成是故意挑拨丞相府和齐国公府的关系?

  长平不敢大意,命雪萝去查探谣言出自何处。

  没想到,雪萝回来的很快。

  长平不免惊叹于雪萝的办事速度:“这么快就查到了?”

  雪萝回道:“殿下,谣言的源头是赵姑娘。”

  长平不知道这赵姑娘是谁,当即脑补了一大堆阴谋论:“赵家?哪个赵家?是受何人指使?”

  雪萝看着长平如临大敌的模样,忙解释道:“赵姑娘是为了帮孟姑娘出气,才故意找谢姑娘麻烦的。”

  长平的记忆再次卡住:“孟姑娘又是谁?”

  雪萝提醒道:“原翰林院大学士之女孟如澜,曾带头欺负谢姑娘,后来被昭阳公主当众罚写自省书的那位。”

  原来,那赵姑娘与孟如澜乃是手帕交。

  孟家出事后,孟如澜随父离开宣阳,两人还有书信往来。

  孟如澜多次在信中提到,如今生活困苦都是拜谢妧所赐,心中多有怨愤,却无法报仇。

  赵姑娘心疼好友,便替她各种找谢妧的不痛快,之前还为此当过一阵德纯的小跟班。

  长平冷笑连连,目色不屑。

  这两人一个毒一个蠢,难怪能成为朋友。

  孟如澜刻意诉苦,就是想借赵姑娘之手给谢妧添堵。

  赵姑娘还真就乖乖的给人当枪使,不是蠢是什么?

  她这么做,或许只是想要齐烨对谢妧产生误会。

  可在长平看来,这件事隐藏的恶果是使齐崔两家产生隔阂,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长平冷眸如霜,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因齐皇后怀着身孕,李稷生怕有什么不妥,是以帝后并没有久留,待到礼成就离开了。

  一对新人拜过堂,便送入洞房了,宾客们则热热闹闹的开始筵席。

  长平突发奇想,提出让在座的姑娘们作诗一首,为婚宴添点喜气。

  齐夫人见长平难得有兴致,还提议让她出个彩头,评出个魁首来。

  长平笑着应了,拿出一颗金色的南海珍珠作为彩头,轻飘飘的粉碎了方才的谣言,还使得群情振奋。

  姑娘们哪能不兴奋呢,便是不为那颗千金难求的珍珠,也都想在长平面前露个脸啊。

  只看谢妧便知,得到长公主的青眼,不仅有了这么好的一桩姻缘,便是长公主随便赏赐点什么,都是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

  这份殊荣,谁不想要呢?

  很快,姑娘们作好了诗,十分有秩序的挨个朗读。

  长平一个个听过去,不时的微笑点头给予赞赏,偶尔点评一两句。

  轮到那位赵姑娘的时候,长平终于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她轻轻的“嗯”了一声,向雪萝使了个眼色。

  雪萝会意,命人将诗文呈上。

  姑娘们面面相觑,目露不解。

  这诗挺普通的啊,怎么就入了长公主的眼?

  长平接过诗文,仔细的看了半晌,点头道:“嗯,这首诗倒是有几分孟姑娘诗作的风采。”

  提起孟如澜,姑娘们微微愣怔。

  孟如澜自幼受孟父的教导,三岁成诵,七岁成诗,负有才女之名,文采斐然。

  她除了那次写自省书翻车,其他时候参加诗会都是碾压众人的。

  所以,姑娘们虽然不耻于她的德行,但对她的才学还是服气的。

  这样想来,这首诗确实和孟如澜的风格有些相近。

  众人正暗自点头,却又听长平摇头叹息道:“这首诗虽是仿照孟姑娘的诗作,却是空有其表,内蕴不足,比起孟姑娘的文采,可是差得远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公主今天长大了么,长公主今天长大了么最新章节,长公主今天长大了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