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也不能说学生们都是功利心。

  殿试归根到底还是要监国太子提出几个问题,然后下面的新科进士们根据这些问题弄出一篇正正经经的政治论文出来。

  而监国太子的第一次殿试,问的就很直接,就是对当下大乾局势的看法。

  而之后几次的殿试,也都一样。

  如今,大乾天下太平了,不会打仗了,也就不会问战事。

  不问战事。

  问什么?

  那就要看最近几期的邸报上面,争议最大的话题了。

  什么军功授田。

  什么少年大乾。

  又或者是税法改制。

  能问的其实也很多。

  而如今,传闻太子殿下开始看治水之策的书籍,那自然可能就要问治水之策了。

  学生们自然也要临时抱佛脚,赶紧补习补习。

  不然,真要是到了殿试那一步。

  等到太子殿下问完了。

  待到自己站出来答题的时候,来一句:“俺也一样。”

  岂不是丢人丢大了。

  要说这殿试之中,能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还是欧阳修。

  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秘书监邸报司的司监,那可是因为在殿试的时候,直接满口喷火。

  就连坐在那宝座上的太子殿下,都有十大过错呢。

  不仅如此,六部九卿,那就没有一个德行操守犹如君子之人。

  说白了。

  一场殿试,直接把大乾从监国太子到六部九卿都给得罪了。

  要不是他满口喷火,以欧阳修的才能,绝对是当年的殿试第一。

  结果,如今也只是一个邸报司的司监。

  当然啦,欧阳修这是真的刚正不阿,把邸报管理的也是绘声绘色、可圈可点的。

  一场春闱,也让京师人员交通往来,漕运通达,外卖车穿梭于州桥南北,天街外士子聚集,竟然也是一派文华盛世之态。

  尤其是内城朱雀门以内、相国寺以南,弘文馆、国子监为核心的地方,周边酒楼、小店,不必进去都能听见太学生们议论之声。

  而朱雀长街,临近西市的地方,有一间小户人家酒肆,里面坐着几位学生。

  坐在东侧、身穿儒袍、年岁在二十左右,面容俊秀、声音清朗,开口说:“你们说好笑不好笑,有人明明手里都拿着《河渠书》,却不肯讨论黄河治理的问题,也不知道是不是怕别人学去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都说道理越辩越明,治水之策千千万万,大家的见解也都不同。”

  “总要是谈论一个更好的治水之策出来,就算是被人学了去,那我也是愿意的。”

  “或许,他学了之后,还真的能悟出来更好的良策。”

  “一直捂在心中当个宝一样,那也不过是他的片面之想,能有这般私心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良策了。”

  坐在北侧的儒生点头同意道:“宋瑞兄说的不错,自古治水都是邦国大事,要是有主意能实行别说得个好名次授官,只怕史书上都能留名,太子殿下更不会吝啬封赏。但是一味抱残守缺,闭门造车,却不信能有什么成就,别因为太过荒唐成了笑柄。”

  这种想象那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话说。

  谁都想要成为那个状元。

  不管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那都是能光耀门楣的事情。

  不说成为状元了。

  就是保证不会落榜,那也是极为关键的啊。

  有人捂着掖着,免得在殿试的时候,没了话说,也属实正常不过。

  但是嘛。

  心胸宽广的,又或者是有一些,完全毫无头绪的,需要听一听别人的治水之策的学生,还真的就看不惯。

  坐在东侧的学生继续道:“诸位也都是某的知交好友,也都是一心为国的,某就先抛砖引玉吧。”

  “毕竟,今年这一场春闱,有才之人还是不少,我们这五人,说不得还有人无法进入殿试。”

  “那就把心中所悟直接说出来,谁若是大才,进入了殿试,也好把其他人的言论都提一提,也算是为国出力了。”

  他的话,也让在座的学生称赞不已。

  能坐在这里的,自然也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东侧的学生声音有了一些严肃、深沉,说道:“某家在江西庐陵,虽说距离两河流域有些远,却也见到过水灾之患的影响有多大。”

  “记得有一年,江南道之地暴雨连连,庐陵也深受影响,洪水突如其来,一个村落直接被冲走了。”

  “这还不算什么,等到洪水之后,才是真正的灾难。”

  “颗粒无收、尸横遍野、瘟疫出现,多少人因此而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啊。”

  “如今,监国太子文治武功、攘外安内,使得天下太平。”

  “东南问政之后,就立即提出了要治理两河水患,从而定下了好几项国策。”

  “治水之法已经算得上是现如今最好的良策了。”

  “可监国太子定下来的是国策,那就必然是大方向的策略,而各地实施起来,其实还要是因地制宜。”

  “所以,某觉得,此番若想要提出一些良策,那自然不必再从大方向去想。”

  “束水攻沙、减水坝、水闸之法等,这些都已经被提出来了。”

  “朝廷上下治世之能臣那么多,还有一个治水能臣陈潢公,试问,我等和他们比,如何?”

  “自然是比不过。”

  “可若是太子殿下于殿试的时候问起来,难道我们就只能是哑口无言,一个良策也提不出来吗?”

  “所以,某也算是另辟蹊径,觉得可以从地方着手。”

  “这两河分为上游、中上游、中游、中下游、下游。”

  “而出现水灾之患最多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自然是中游、中下游。”

  “也就是开封……。”

  不得不说。

  这位学生也是有着治世之才。

  其思想之宽阔,和朝堂之上的一些尚书差不多,甚至是可以说,直接超越了其中的几位。

  大乾如今的治水之策,确实是萧奕根据前世的一些记忆,还有前世见到的方法提出来的,同时,再加上一个治水之能臣陈潢。

  也就定下了大方向上的治水之策。

  然而,这些治水之策总要落实到地方上,也和户部、工部牵扯上关系。

  同时,也涉及到粮食、钱财、人力、物力、地方管理、地方治理等等方方面面。

  其实要说的、能说的就太多了。

  这一下子。

  也算是完全打开了坐在这里的其他四位学生的思路。

  只觉得这个朋友交的真值。

  再看看自己想出来的那些策略,在这位宋瑞兄的面前,那真的就是一文不值。

  今年春闱这一场科举取士,宋瑞兄绝对能成为大乾状元郎。

  这位当真是侃侃而谈。

  从治水之策到地方上的民生,从修建水库到地方移民,从移民到设计到民生问题、地方发展上,提出了城镇化的建议。

  也就是趁着移民的机会,直接把这些原本处于乡村的村民,向着县城周边迁徙,以此来供养县城。

  同时,北地不适合耕种,那就迁徙到适合耕种的山南道,也就是荆楚之地。

  这里有着一个非常大的平原,完全可以用来大力开荒,种出来更多的粮食。

  守着西北那等沙土之地,不如守着荆楚之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乾监国太子,大乾监国太子最新章节,大乾监国太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