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王 第十二章

小说:大明帝王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时间:2018-08-04 12:39:45 源网站:uc书盟
  皇帝都发话了,大臣们还能说什么?

  “既然圣上都已发话,那就暂且听听这老狗还有何话可说?”

  “对,就暂且看看这阉狗还有何话可说。”

  魏忠贤看着面前这些道貌岸然的士子大臣,心中却在冷笑,真不知当他们听到自己接下来的话语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老奴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但老奴还有一事可以证明老奴对皇家的忠诚”魏忠贤等了等,看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时,魏忠贤缓缓的开了口道:“老奴愿将毕生家产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献于陛下,充实国库,以作军资!老奴相信,这样应该足以证明老奴对天家之忠诚。”

  大殿之内再次安静了,这魏忠贤也太狠了,可是当朝臣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魏忠贤的又一句话却是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仅老奴愿以毕生家产来证明自己对皇家的忠诚,老奴相信,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会以此来证明自己对皇家的忠诚!要知道我新皇登基,勤政爱民,然北方天灾不断,而又国库空虚,此时老奴愿意为满朝大臣做出榜样,捐献全部身家,以为陛下解燃眉之急。”

  当了数年督公的魏忠贤当然知道此时大明的真实情况,也清楚此时崇祯皇帝的内帑其实所剩的银两已经不多了,曾经也有人,上书皇上向大臣们募捐的。而历史上就有记载,为了御敌,崇祯曾经向大臣们募捐,可是仅仅募捐到了20万两,而闯王进了北京城,从那些大臣们手中就得到了3000万两。魏忠贤此举实在是为了破财消灾,而要打动皇上,也只有捐出全部身家了。

  大殿上再次闹了起来,不仅仅是大臣们,还有魏忠贤的阉党人马也闹了起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魏忠贤这下是把大殿之上所有人都得罪了。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对魏忠贤的谩骂攻击又多了起来,但对捐钱已正自身之清白者却无一人站出,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魏忠贤想要的,魏忠贤望向自己的党羽方向,眼中威胁的意味表露无遗,反正自己经过今日之后以无权利、名声可言,那何不做大一点,把这满朝的文武都拽下马来,也许能够打动皇上,留自己一条命。

  魏忠贤能牢牢掌握自己手中的阉党,那么必然有其依据在内,很快就有架不住魏忠贤目光的阉党之人站了出来。

  “下臣肖炳义愿奉献二十万两,已从做军资。”有了第一个带头的人,剩下的就好办了。

  接下来阉党之中,你十万两,我十五万两,他二十万两的捐了出来。阉党尚且捐了不少,大臣们自然也不能闲着,温体仁率先站了出来,捐出了十万两,并自称为全部家产,不过按照温体仁礼部尚书的职务,这十万两到也才不多,算是其全部家产了,当然这仅仅是是其按照正常渠道得到的钱财,其余的自然不算,这样一来,温体仁不仅捐了钱,而且还从侧面证明了自己清官的“事实”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下面的人有样学样,大臣们也你几万我几万的捐了起来。不过总的来说大臣们捐的钱财比起阉党来说少太多了。到最后王承恩把钱财统计了起来,总共得银两千多万两,这里面魏忠贤与阉党可着实捐了不少。

  看着王承恩报上来的钱,明轩不经感叹,这钱,就这么来了,两千万两啊。至于魏忠贤司,马应龙直接下旨让其回家养老去了,连皇宫都没外让他进,而骆养性则暂时接手了皇宫的安全守卫,并且搜捕了朝堂上那些认罪的大臣和以及魏忠贤的阉党直系死忠成员。

  早朝的风波在王承恩的下朝声中结束了,现在的明轩正在后花园中接待着一个明轩对这满朝文武唯一看的上的一位大臣,孙承宗。

  孙承宗看着坐在湖心亭上的新皇,不断的猜测明轩叫自己来到这后花园的目的,不过这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了,皇帝还是没有开口的意思,这让人老稳重的孙承宗也是琢磨不透,刚刚在朝堂上发生的一切,这位三朝元老可是看出这一切都是眼前的这位皇帝一手照成的,虽然这位皇帝现在只有16岁,但其在朝堂上表现的手段实在是不敢让人小瞧。

  更让他这个老臣吃惊不已。先是大力消弱大臣们的力量,接着又是将魏忠贤逐出朝堂,却不将阉党一举歼灭,而只是剪除了魏忠贤的死党及一些罪大恶极之辈,这使得一个原来强势的阉党瞬间失去了领头羊,而他们要想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又只能依附皇上,这就使得阉党夹在皇帝与大臣们之间,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缓冲作用,这为明轩发展自己的力量稳固皇室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这一手的平衡术瞬间让其初步掌控了朝局。明轩可以用阉党来打压士子大臣们,同样也可以支持大臣们,总之阉党和东林党等势同水火,绝对不会走到一起,而一个平衡的朝堂对于新皇来说则是最好的。

  孙承宗看着明轩之时,明轩也在观察这位后世的名人,这位名人的后世评价颇高。书生领兵,战略高远,构建关锦防线,挡住辽东铁骑,并在国家危难之际依旧以七十老人之身亲上战场,最终为国捐躯的历史名人。瞻仰了一番真正的活的历史名人后。明轩终于说话了。

  “孙爱卿,可是心中疑惑,朕召见你,为何又让你在此等待甚久呢?”

  “臣心中惶恐,不敢猜测圣意”

  “哈哈,老爱卿不必拘礼,爱卿乃是三朝元老,又曾为帝师,在朕面前不必拘礼”

  “微臣谢陛下厚爱,不知陛下招臣前来,有何事”

  “哈哈孙爱卿还是忍不住问了”明轩决定先试探一番,于是接着说道:“朕登基之初,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国殃民,如今朕虽然已经将其逐出朝堂,然我大明此时已是风雨飘摇,朕每每想及,只想力挽狂澜,中兴大明,然而我大明,外有建虏窥伺中原,内有流民造反,更有天灾不断,人祸连连,百姓穷困潦倒,北方各省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朕每每想此,痛心疾首。朕虽有鸿鹄之志,然泰山临前,何苦乃在,于是朕想效仿太祖皇帝,迁都南京,以南方鱼米之财富,重振超纲,重振大明。”

  一听这位新皇帝一上来就要迁都南京,孙承宗大惊,连忙跪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我朝虽有太祖皇帝兴于南京,然南京龙气不足,始有成祖皇帝兴于北京,入籍大同,自成祖皇帝起,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就是英宗‘土木之变’时也不曾迁都啊,陛下。”

  看到孙承宗声泪居下,明轩连忙说道“哈哈,朕刚才乃是试探爱卿之忠贞,爱卿果然不负朕之希望,刚才所言乃是戏语,望爱卿全力辅佐朕中兴大明,朕定使爱卿名流青史”。

  其实刚才一番所言,迁都之事,穿越来的这些日子,明轩还真是想过,要知道历史的惯性是很大的,说不定最后自己也如原来历史上一样,吊死在煤山上,再说此时大明仅有南方局势稍好,又有渔米之优,更是靠近海洋这个巨大的宝盆,而现如今的北方因为干旱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完全靠着每年南方的漕运供给,而古代的漕运一路之上的消耗也是巨大,南方的十石米通过漕运运到北方,一路之上正常的消耗就有十分之二,再加上这一路之上的大小官员,能到京城的又十分之三就不错了,而每年朝廷都要投入巨大的钱粮疏通运河,才买粮食。而迁都之后这负担就会减少,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至少京城这块儿的人就省出来了,而北方的流民也会跟随朝廷南下(历来大灾大难,流民都会向着京城的方向跑,因为朝廷的赈济历来也是从京城往外辐射的),而南方就是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开垦呢,更不用说这大明朝了。所以很多穿越小说中主角一来就迁都南京,其实也是可行的,只是好好的经营南方,最差也是跟野猪皮划江而治。不过显然目前明轩这个提议可是深深的震撼了这位三朝元老,并且引来的其强烈的反对。

  不想迁都这个问题上在纠缠下去的明轩直接将问题转到了海外,准备狠狠的给这位大明朝的名人上一堂地理加政治课。

  “孙承宗,你知道大明外面的世界吗?”明轩心中有些气,因此连称呼都换了。

  孙承宗一愣,没想到明轩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孙承宗细细的想了想,答道:“陛下,我大明天朝以外的世界多为不毛之地,其地贫瘠异常,其人茹毛晕血,不知礼仪,万不及我大明地大物博”

  “你的回答很让朕失望啊,孙爱卿!”明轩回了一句孙承宗,转过了身子,严肃郑重的说道:“你这样的回答,朕却认为不对,既然海外多为不毛之地,那为何每年的海贸利润会如此之巨,这海外之人有是从哪里得到的钱物来我大明商贸呢?”

  孙承宗看着转过身来的明轩,金黄的龙袍穿在挺拔的身上,尚显稚嫩脸庞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流露,就如那万年的冰,平静而寒气逼人。似一把出窍的宝剑,让人望而生畏。

  面对明轩的问题孙承宗无话可说,毕竟海上商贸利润之大,孙承宗自然清楚,但那些利润却是掌握在沿海当地官员与士族手中,孙承宗认为的大明真正的中坚力量之手,所以孙承宗即便知道海贸的利润,却不敢如实禀告给明轩,就怕才上位的明轩在得知海贸的利润后,大胆的将自己的手,伸向了这里,这样会造成皇上与当地大族与士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如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才不会管你是皇帝还是平民。

  更有者,如果你可以给他们荣华富贵,他们也一样不会管你是谁,流贼又或者满清,典型的有奶便是娘,而就是这样的人,执掌者大于天,有时候,皇宫中的意志,还比不上卫所军户手中的大棒来的实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帝王,大明帝王最新章节,大明帝王 uc书盟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