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荆楚制霸 第一百三十二章 犹豫不决

小说:三国之荆楚制霸 作者:鱼缸里的鲸鱼 更新时间:2018-08-04 14:32:20 源网站:uc书盟
  刘琦皱了皱眉,看着一脸忧色望着自己的黄祖和蒯良,心头一沉,随即轻声问道“两位这是”

  两人见刘琦询问,均是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刘琦心中疑惑,看向刘表,拱了拱手,恭声问道“父亲,此事又是何故”

  刘表以手揉了揉眉心,摆了摆手道“此事为父我不想再提”顿了顿,一指堂下一人,沉声道“异度,你来说吧”

  刘琦看向蒯越,只见其平日里那番洒脱不羁的神色,已是消失无踪了,现如今他的面色铁青,眉头紧皱,显得颇为紧张,见刘表招呼他为刘琦解惑,他显然一愣,微微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刘琦,拱了拱手轻声道“少主,此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我等还未查明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变化,但事情的源头便是”顿了顿,蒯越无奈的看了跪在地上的蒯良一眼,沉声道“张羡反了”

  刘琦心头一惊,皱眉疑惑道“张羡?长沙太守张羡?他为何要反?”

  蒯越眉头皱的更紧了,摇了摇头,沉声道“现如今我等也在猜测此事究竟是何原因,但想了想,实在不能知晓,张羡此番作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刘琦眯了眯眼,低头沉思了起来,他不知道这名不见经传的张羡到底是谁,但却知道,此人是那蒯良推荐的城中望族之一,而且和黄祖一同平定了长沙那苏代之乱,那么这蒯良和黄祖就犯了不察之罪,难怪这般跪于堂下,想想,估计他两心中也对此事毫无头绪吧

  不过刘琦知道,不管是谁,都不会做损人不利己之事,这样说来,这张羡背反,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他此时有些疑惑的是,方才这议事厅中为何会有所争论,难道此事还有什么疑点不成?想到这,刘琦又抬起头来,一脸疑惑的看向蒯良

  此时蒯越沉默了一会,才又缓缓开口道“方才公子进门,应该也是听到了这堂中的争论了,方才我等争论之事,除了这长沙之外,还有一事”说到这,蒯越摆了摆手,眼神看向堂中的一人

  刘琦顺着蒯越的目光望去,发现站立在堂下的一位鬓间斑白的老者,正看着刘琦,手中似乎还拿着一卷锦书,此人正是刘表帐下的一位颇有名望的文臣,名为綦母闿,此人胸中颇有几分学识,书法在城中也是有几分名号,和那宋忠一起投靠的刘表,并在刘表帐下做些文书工作

  此时只见綦母闿看了刘表一眼,见刘表微微点头,便也不再迟疑,迈步向刘琦缓缓走来,走至刘琦身侧之后,一个恭谨的大礼,并用双手托举起手中的锦书,恭声道“还请少主接诏”

  刘琦没听清綦母闿口中说的是什么,便想伸手去拿,却见綦母闿面色转冷,轻咳了几声,稍稍提高了声调,重复道“还请少主接诏”

  刘琦一愣,总算反应了过来,这綦母闿口中说的,是个“诏”字,心中有些惊讶,不过还是躬身一鞠,面色肃然,行了个大礼,这才接过了那綦母闿手中的锦书,綦母闿见刘琦识趣,面色一松,便双手一呈,将锦书递到了刘琦的手中

  刘琦接过锦书之后,也不废话,双手将那锦书摊开,便开始细细看起来这锦书上所书的内容

  这段时间的学习,刘琦除了学到许多知识之外,对刘琦阅读能力的提高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实际上说来,他以前拿到这些公文之类的东西,都是感觉是在看天书一般,但经过这段时间山中的学习,刘琦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人们的书写方式和书面的语句,所以这次看这锦书,才会颇为顺畅

  这锦书之上所书的文字不算很多,只有寥寥几句,但说的均是重点,上面写的东西倒没有让刘琦太过惊讶,最让刘琦疑惑的是,锦书最后有一个红色的正方形方框,里面写着几个字,细细读去,发现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刘琦口中将这几个字喃喃念了几遍,总觉得自己似乎在哪里看到过,忽然心中灵光一闪,面色大变,突然想起自己在某部电影之中看到的一段场景,似乎这几个字,是刻在一块石头之上,而那块石头,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和氏璧

  此时刘琦才意识到,为何方才那綦母闿会如此恭敬的拿着这卷锦书了,原来这东西,竟是那汉朝皇帝亲自写的诏书

  刘琦微微沉吟一声,正要询问一番,忽然心头一动,皱起了眉头,思虑了片刻,觉得好似有地方不对

  他此时已经知道了,那董卓还活的好好的,那此时的皇帝应该在他手上才对,那这一纸诏书究竟是如何传出宫来的,也是个极为让人疑惑的地方

  刘琦沉默了一会,开口问道“此锦书,是何处所得,送此书来的人又在何处”

  蒯越此时开口道“此锦书据说是那曹孟德辞官之前,从那洛阳城中偷偷带出来的,那送来此书之人也是从陈留而来,据他口中所述,他主曹孟德已召集了几万兵马,准备召集各路英豪,讨伐那国贼董卓了”

  刘琦心头一动,暗道原来是那曹操,随即点了点头,心中此时也终于明白,这堂中之人在争论些什么了

  方才刘琦原本就听了个大概,此时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这前后一联系,便清楚的知道,此次矛盾的焦点究竟在于何处了

  堂中众人此时争论的焦点,便是到底该先出兵荡平那叛贼张羡呢,还是该出兵勤王,参加这个讨董联盟呢

  许多如宋忠等士子,持有的意见便是,要尽快派兵前去参与讨董勤王,不然有负圣上所托,而且刘表他也有刘氏的血脉,此时看来,去拯救水生火热之中的皇帝,再正常不过了

  可许多如同王威黄忠等人,却是认为,内乱不平,不可妄自出兵勤王,而且据这段时间的表现看来,这张羡心计深沉,显然不是一个鲁莽之辈,和苏代那莽夫相比,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从这段时间长沙那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看来,若是不趁着其立足未稳,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则此后必有大祸

  围绕着这个问题,双方你来我往,争的可谓是不可开交,若是刘琦再来的晚些,只怕就差动起手来了

  此时刘琦将手中的锦书合上,看向主座上坐着的刘表,拱手恭声问道“父亲,不知你心中有何决断”

  刘表幽幽一叹,轻声道“此时为父心中也是矛盾不已,短时恐怕是难以决断那,听那送此诏书之人所说,南阳袁术,冀州韩馥,渤海袁绍等等十几路诸侯,已是纷纷表态,愿意参与这讨董联盟了,我身为汉室亲族,若是不能尽力,岂不是有愧于先祖”

  刘表说完,堂下那赞成出兵勤王之人,纷纷附和了起来,此时一旁的黄忠踏步上前,拱手沉声道“大人,请恕在下不敢苟同,若不解决内乱,便仓促勤王,若是那张羡领军来攻,则如何是好”

  刘表面色一滞,缓缓点头,涩声道“我心中也是有些担心那反贼张羡,若是趁火打劫,我等兵力不足,只好退守城郭,那这刚刚步入平缓发展之态的襄阳,又是要受重创”顿了顿,刘表叹了口气,看向刘琦,轻声道“为父心中一时难以决断,所以想召你回来,听听琦儿你的看法”

  刘琦点了点头,心中终于知道刘表为何这般着急的找自己回来了,现今这两个选择,确实有几分棘手,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今这刘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此时刘琦在原地踱了几步,心中飞速盘算着利弊,也不断在回想他以前看的历史中,关于此段时间的所有描述

  刘琦在山中的这几个月中,除了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更为深刻之外,他的思考方式,也更能贴近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了,所以片刻之后,刘琦就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只见其缓缓转头,扫了一眼堂内窃窃私语的众人,拱手一鞠,开口沉声道“诸位还请听我刘琦一言”

  堂内喧哗之声一顿,转为寂静,此时众人的眼光纷纷集中到了刘琦身上,刘琦不慌不忙,看向刘表,恭声问道“父亲可还记得,当初为何历经千辛万苦,被迫单骑入荆之事”

  刘表一愣,皱眉点头道“自然记得,是那袁术从中作梗,害我兵马尽失,实在可恶”随即顿了顿,一脸疑惑看向刘琦,轻声问道“可是此事与今日堂中所论之事,可有关系?”

  刘琦微微一笑,恭声道“父亲莫急,此事却是有关,我只想问问各位,那袁术此时全据南阳,若是我等前去参与那讨董联军,攻击洛阳之时,必然是要经过那袁术军队所驻之地啊…”

  此时刘琦还未说完,一旁的宋忠便站了出来,对着刘琦拱了拱手沉声道“少主所说,确实有些道理,但属下以为,讨董勤王之时,那袁术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算计我等,若不然,凭借主公海内名望,必然让其身败名裂,不得善终”

  刘琦摆了摆手,也不恼怒,只是淡淡道“宋使节所言甚是,但我所说的问题,并不是发生在我等前去参与讨董盟军的路上,而是在真的将那董贼除去之后,大军如何跨过南阳,平安回来的问题”顿了顿,刘琦看了一眼面色已变的宋忠,沉声道“董贼势大,此战必然长久,无论结束如何,只要那袁术守住关隘,让我等派出的军队不能顺利归来,到时那张羡经过一番休养生息,兵强马壮之时,再与那袁术两面夹攻,则襄阳,危矣!”

  刘琦这一番话讲完,收手而立,眼中精光阵阵,全身散发出的气势,耀眼夺目,不可逼视,望着众人眼中那一丝惊异之色,心中忽然升起了这么一个念头

  “难道,这才是我刘琦,在这个时代,真正开始闪光之时么”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荆楚制霸,三国之荆楚制霸最新章节,三国之荆楚制霸 uc书盟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