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 263 263:聪明人,都死了

小说:兰陵风流 作者:君朝西 更新时间:2016-12-23 16:30:4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次日是十月初一, 朔日朝参。

  每月初一十五的宣政殿大朝会,就是朔望朝参,一直遵御医嘱静心修养、不务政事的皇帝这日也得上朝了。

  宣政殿这种大朝会正经来说不叫朝议,其实就是让没资格上紫宸殿常朝参政的爵勋显贵、高阶文散官, 四品和五品的中阶文职骨干,以及非诏不能上朝议政的高级中级将官们见见皇帝的面,同时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当然现在又多了在太子面前露脸。

  几百人乌泱泱的班列在宣政殿里, 要说以前,让皇帝记住自己的脸是不可能的,除非俊得出奇或丑得出奇,若不然就是在殿上有光彩的表现——几百人中也只得一二而已, 毕竟朝上还有那么多显贵, 班列在后面的官员没有重要的、新颖的言论,哪轮到你出列说话呢?

  但现在不同了,太子是洞真境宗师, 宗师有神识, 神识一扫就能记住你的脸,再说太子清醒那日还有神异显象……自己的一举一动太子肯定都知道,上朝的官员背脊都挺直了, 总觉得太子的目光看着自己,也记得、识得自己。

  李毓祯的确记得殿中每一位官员的脸, 不论是列在前面的显眼的, 还是列在最后一位不起眼的。

  她的神识就如洒入大殿中的阳光, 又如殿门窗牖缝隙中吹进的风, 每位官员的身姿神情眼神的变化都落在她的神识中。

  然而,即使是洞真境大圆满的靖安将军孟可义和几位郡王郡公主以及一位枢密阁大学士,都没有察觉到李毓祯的神识,而其中几缕正默默关注着他们。

  比起上次,九月十五的望日大朝会,李毓祯对“万念同光”的神识运用又有了进步。

  阁主说:人沐于光中,明见分毫,而不觉有异,此为处于昼之中也。

  李毓祯想到了和萧琰的雨夜切磋,想到她的“无”字道境,天人合一,人如万物处于万物之中,则为万物。

  这是道境的“一”。当然不是真正的“一”,只是接近“一”。

  李毓祯神识要做到的也是这个“一”,白昼时即为阳光,黑夜时即为星光,有风之地即为风,有水之地即为水,无处不在,又无处有存在。

  宣政殿中,李毓祯的神识是无有存在的存在,但又让很多官员感觉到了它的存在,感觉到太子看到了自己。

  太上皇教导她说,皇帝要处在不同的位置,在东暖阁是执政者,在紫宸殿是裁决者,在宣政殿就是倾听者,是关注臣属的帝王,让他们感觉到帝王的注意,没有忽视他们的存在。

  “第一是没有实职的爵勋散官。勋贵中,除了少数袭爵的外,多数是为帝国立下了功勋,皇帝不能忘记他们;还有高阶的文散官,或因才能不在于做官处政上,或因亲亲回避制度只能做散官,这些多数都是有才之士,皇帝不能忽视;

  “第二是掌军的武职将官。帝国军政分离,武将不能上朝议政,能进枢密阁的是少数,禁军中的统军将军都是在朔望朝参时见到皇帝,这是皇帝和禁军将官维系感情的朝会;

  “第三是朝廷各官署的中阶文官。帝国的行政是一架庞大的机械,中央官署的中层官员就是机械的轴承,没有轴承的转动,动力就传不下去。一个平凡的中层位置,就如机械上的螺钉,缺了它,机械还是能运转,但运转得不严密,这种螺钉松散的多了,庞大的机械都会散架。多数中层官员奋斗一辈子都上不到高层,朔望朝参是他们唯一能见到皇帝的时候,皇帝的一个问候,一个关注,表达出的重视、关心,就能让他们满足,激励他们兢兢业业,或者更努力的向上奋斗。”

  太上皇说,这就是初一、十五每月两次“扯闲篇儿”朝会存在的意义。

  李毓祯认为,既然宣政殿朝会的主角是这些平日与皇帝隔着山的官员们,宰执大臣还是不要说话为好,占了别人露脸的台子,那就讨人嫌了。两道神念无声无息的禁锢。

  ……

  朝散后,郑执中和张夷直一脸严肃的出了宣政殿。

  走在二人身后的谢迥抬了下眉毛,这两位看着有些僵直,难道是被出殿时的寒风冻着了?……这当然不可能。

  谢迥心里转了个弯儿,想到这两位今日朝殿上竟没任何举动,也有些奇怪。

  朝会是高阶先入,也是高阶先出。一品官员出殿后,就是二品官员。

  正二品的监察大夫和廉政大夫走在一起,出了宣政门仍然是默默的走着,暗里却在传音交谈。

  监察大夫的八字眉一向耷着:【那两位朝上没有动静?】

  廉政大夫目光锐利:【郑动了一下,张也动了一下,左手伸进袖袋,应该是在拿奏章。】然后……

  然后就该从坐榻起身,向皇帝当殿递辞呈,坚决辞去副宰相之职,留下好名声,全身而退。

  但,他们手伸进袖袋没拿出来,看着就似拢袖端坐,直到退朝也没起身……是临时改变了主意?

  两位大夫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些奇怪。

  看见侧前方靖安将军孟可义高峻的背影,两位大夫又对视一眼——难道是孟将军暗中出手了?

  郑、张二位执政相公一位是登极境初期修为,一位是登极境中期,在一位洞真境大圆满宗师的神识压制下,动不了半分。

  两位大夫默不吭声,只要不是在紫宸殿朝上出手,两人只当没看见——也确实没看见。

  宣政殿的朔望日大朝会,他们这些常朝官就不应该说话,郑、张二位身为执政相公,抢平日不能露脸的官员的机会,这算什么事!这就是破坏虽然没有明文但大家都遵守的规则,被孟将军压制了也是活该。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这是修行者对修行者出手,若是对没有修为的普通官员出手,监察大夫和廉政大夫就会背脊骨冒寒气了,就算不能弹劾,心里也会有罅隙。

  孟可义不知道,他已经替太子殿下背了口黑锅。

  ……

  十月初一卯正时分,沈清猗就起了榻。这和她平日起榻时间没什么两样,只是今日洗漱又沐浴后,她在内寝踯躅了良久,才穿了一身道服出来。

  依旧是里面道袍外面鹤氅,道袍是月白色,鹤氅是丹青色,看着明朗又冷调,手上却捏了一串晶莹翠绿的念珠,衬得手指莹白,也在冷调色里添了抹生动。

  松音松节看见都有些惊讶,道师往日早课都是用一串沉香木念珠,今日怎么换了一串苌弘碧玉珠?不过,挺好看的,道师素日的清冷都减了两分。

  沈清猗捻着玉石道珠诵完早课道经,今日诵的是《太上清静经》,以前甚合她心境,诵经就能进入意境,为萧琰动心后,诵这部道经就成了平静心境。合上道卷,她起身往堂舍去,神色平静,目光寡淡,心中不曾有半分悔意。

  用完早食,她往西边的石径走去,逶迤至前殿后折返,又入静舍读了一卷道经,读的是《洞玄定观经》,读完天光已经大亮,她吩咐松音搬出竹椅置在静舍前的半枯草地上,手里又拿了一卷道经,坐在竹椅上读着,这回读的是《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

  她每日都会诵读不同的道经,除了入道修习的那部洞神真经外,她读的这些都是流传于世间的道经,不是修行的心法功法,但天地人的道理却在其中。

  沈清猗读过很多书,但以前没有专注于道经,现在,除了修行的道经外,道藏的大部分她已经阅读,并且背诵熟记。她读的都是道义本经,释经解义类均不读,即使是前辈高道的注解她也不读。这是聪明人的读书方法,却也是慧心者才能用的读书方法,否则他们的道途会首先止步于或晦涩或空玄的经义中。这些本经的经义就像溪流一样,随着沈清猗的诵读熟记流入她的脑海,一旦融会贯通这些道经,所有溪流就会融汇成海,成为她的悟道之海。

  沈清猗这会读经却有些不经心,清冷的眸子有时抬起,朝西边的石径看上一眼。

  临近巳正,萧琰过来了,双手抱着一盆兰花,沈清猗有些惊讶,已经起身迎前两步。

  “姊姊。”萧琰远远的就笑着叫道。

  待她走近时,沈清猗自然的笑语:“等你好一会了。”

  萧琰嗯声点了下头,“阿娘说,初一进观寺上香听法会的人多,让我晚点出门。”普宁坊内的无量观不为人知,却有其他道观,萧琰入坊时上香的人潮已经过了。她将小心端着的花盆往前一递,琉璃眸子亮晶晶的,“姊姊,你看这品寒兰好吧?”

  沈清猗端详了一会,点头赞道:“神姿俊秀,风骨剔透,养育这花者极有心。”

  既赞了花,又赞了养花的人。

  萧琰高兴道:“这是阿娘养的!姊姊,我送给你放几天,你屋里太素了,放盆花好。”

  沈清猗不由笑道:“送给我放几天?没见送花的人是你这样的。”

  萧琰笑嘻嘻的,“这可是我阿娘的珍宝,送给姊姊观赏的,可不能将它送出去了。姊姊喜欢就多放几天,等你离开无量观了,我再端回去。”

  沈清猗又忍不住笑,点头道:“好,我只赏花,不占花。”笑着看了她一眼。萧琰在她心里,不是花。

  两人入到静室。

  静室里炙着桂枝香,清暖馥郁,又有桂花的甜香,却不浓腻,清韵纯净,暖香氤氲又有悠远静意。萧琰进屋就舒了眉,说道:“姊姊就该多用这种暖香。”又雀跃道,“我和阿娘制的香好吧?”沈清猗想到以前,天冷后萧琰就会叮嘱她用暖香,不由点头笑道:“嗯,很好。”抬手自然的想摸她头,如同以前一般,却只落在她肩上,自然的道,“别端着了,先搁好。”

  搁哪呢?萧琰端着花盆走来走去,觉得放哪都不对,放下,又端起,沈清猗看不下了,抬手指了一个位置,让她放好。

  “哎,这里好。”萧琰喜道,放下花盆,退步后看了看,又将花盆顺了个方向,摆正,退到沈清猗身边,又看了看,觉得静室有生气了,喜滋滋的道,“姊姊,这花摆在这里很好。这花盆也很好看,青白如玉,高雅逸致,这颜色、这造型,都是阿娘设计的;还有这咏兰赋也很好,逸韵高致,身有仙骨,是阿娘做的;还有这书法也很好,逸致飘扬,和这寒兰的神.韵相得益彰,是阿娘写的。”

  沈清猗眼里笑意更深,这是夸花还是夸她的母亲?

  她笑道:“听你夸的,花盆比花还好了。不如将花盆留下,花拿回去吧。”

  萧琰噗哧笑了,“那不成买椟还珠了?花盆虽好,还得花为神。姊姊就是这神。”

  沈清猗咦,“跟我又何干了?”

  萧琰看着她道:“姊姊就是身有仙骨,逸韵高致呀。和这品寒兰一样,高情逸致,清韵久远。”

  沈清猗眸光一漾,微笑道:“寒兰生幽谷,与清风共情。植人世,与爱花人共情。灵成于己,神会于情。”

  萧琰笑哈哈道:“姊姊说的是,幽兰生于谷中,与天地共情,生于人世,与人间共情。阿娘说,万物有灵就会有情。昨天我给它弹了琴曲,阿娘谱的,姑射曲。冰肌绰约,姑射仙人,我觉得它可能喜欢。”又夸道,“姊姊你也是姑射仙人。你们仙人到一块儿,肯定能共情。”

  沈清猗又笑,眸子看着她没有素日的清冷,笑意漾漾中有暖意,却又隐有幽深。

  我唯愿与你共情。

  萧琰又说道:“不过,万物生灵这种情,是一种觉,还不到知。若有了知,那就是灵智生物了。我听阁主说,咱们人族几百万年前只是万物生灵的一种,后来有了情觉,然后又有了知,向天地神学习,才成了人……”

  萧琰说到这里已经施了谈话结界,一脸神秘,又眸光熠熠的对沈清猗说道:

  “姊姊,阁主说,皇族和世家都有一部人族史书,从远古、上古、荒古到近古,说远古时人的起源是灵长生物,然后才成为人,和国史写的人生于阴阳造化——嗯这也没错,人和万物一样是生于阴阳造化,但国史写得含糊,这部书里写的具体,还有人族上古文明的辉煌,然后又破灭了。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讲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有最聪明的人,他们能听懂天地的语言,使用天地的各种神通,然后,他们都死了。很久之后,又有次聪明的人,他们听不懂天地的语言,但他们学会了观察天地规则的轨迹,绘出规则的纹,掌握了规则的玄奥,然后,这些人又死了。之后,又有第三聪明的人……然后,他们又死了。”萧琰说到这里叹气又笑,“嗯,我当时表情是这样的。”她做了个小孩儿的呆脸。

  沈清猗忍不住笑,抬手摸了摸她的头,“所以,我们是第四代聪明人?”

  她说“第四代”,不是第四。

  萧琰笑着点头,“其实第四聪明人也好,越聪明的,越能搅腾。”

  沈清猗微微一笑,“不做最聪明的,那就做最有慧智的。”她将慧放在了智前面。

  萧琰想了想,“嗯”一声点头。

  又接着说道:“阁主说,皇族和我们世家子弟晋入洞真境宗师之后,就会被安排读这部人族史,知道人族的起源,知道人族文明的破灭,知道人族从哪里来,然后才能思考,人族往哪里去。不过我还没有读。晋阶后就去了崇圣观,之后就是避追杀到了剑阁,然后就是修习母亲刻下的刀意,然后,嗯,就是李昭华重伤的事了,到了长安。”

  阁主和她提起的时候,已经是在东宫了。

  萧琰对这部人族史很感兴趣,心想回河西后立即就去讲武塔阅读这部书,但父亲回信了,琢磨信里的意思,或许会让她在长安待到年后?

  萧琰一脸遗憾的道:“我现在还不知道内容,等我去经道堂读了,就给姊姊说。不过,姊姊你以后也会读这部史书的。阁主说,高宗皇帝编这部人族史,就是从道门和剑阁获得的圣古记载。”

  圣古,是近古的开端,因为属于圣人时代,称为圣古。

  沈清猗轻嗯一声,微笑说道:“等你读了,我也听你讲故事。”

  萧琰想到母亲给她讲的故事,噗笑一声,说道:“姊姊你放心,我讲的一定详细,有头有尾,有具体人物、有过程,知因果。”不像母亲讲的,聪明人,都死了。虽然这可能是整部人族史浓缩后的精华……这么一想还真让人打个激灵。

  萧琰觉得不能深想,至少没有阅读这部史书之前,不能多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兰陵风流,兰陵风流最新章节,兰陵风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