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去种田 第四百九十章 迁都的理由

小说:回到古代去种田 作者:花幽山月 更新时间:2018-08-08 11:47:3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陈漫云心里这样想着,对梁梓墨说道:“梁大哥,那浓浓的黑色的,烟雾很危险!

  你看,这片地方就像是要燃火了一样!”

  “是啊!就像是新鲜的树枝,被放在火上烤,在燃烧之前冒出来的,那浓浓的烟!”梁梓墨看了沉声说的。

  “梁大哥,这样危险的地方离都城,这么近很危险!

  我看我们还是赶紧,把城里的军民全部转走吧!

  等着危险过了以后,咱们又在把那些军民迁回来!”

  陈曼云趁机对梁梓墨说道。

  “不行!这都城,可是我梁家的祖先,创下的基业!

  在这里已经几百年了,不能因为我而改变了龙脉!”

  梁梓墨默默的说的。

  陈曼云一听,梁梓墨说的这样的话,心里一下子就急了。

  紧张的说道:“梁大哥,我并不是想让你,放弃祖宗的基业!

  而是如今情势所逼,这浓浓的黑烟,要是一但燃烧起来。

  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井里黑色的水,那是石油!

  它很容易燃烧!只要周围有火种,它也会很快跟着燃烧起来!

  那地层下面,没有流出来的石油,就会被地上面那些燃烧的石油,的热度烘烤的迅速爆炸!

  这么大一片石油,爆炸起来!不要说十里外的都城。

  就是百里外的那些小县城,都会受到这里石油爆炸的影响!

  这样的灾难,不亚于当年的必能翻身河洪水!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座城池,而枉送了这几十万人的性命!

  以前,梁昊辰没有做好灾前灾后的救护工作。你当了大王以后,可不能重蹈他的覆辙啊!

  那样,你夺回来江山,也没有为齐国百姓们做什么实事,那你此举又有何意义?

  我们夺回王位,不就是为了能为齐国百姓们,做些事情吗?

  倘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危险存在。

  而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居民们离开!

  等到这里的爆炸事件发生了以后!谁还能挽回的了,那么多人的性命?

  趁着现在危险还没有出现,而我们又发现了这潜在的危险。

  就应该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只要有人在,还怕齐国没有都城吗?”

  梁梓墨听了陈曼云的话,沉默片刻以后,问道:“云儿!这些黑色的雾气,真的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吗?”

  “是啊!据我观察,刘家村这块地方,地下沉积着很多石油。

  这些石油,只要一遇到热能,马上就会引起爆炸!

  其威力,能让地动山摇,石头和土的同时燃烧!

  要是人碰到那燃烧的液体,马上就只剩下一副骨架。说不定时间一长,就连骨头都会被烧化。

  所以请你,马上作出决定!救万民于灾难之中!”

  陈漫云沉声对梁梓墨说道。

  梁梓墨听了陈曼云的话。

  他努力的在心里思索着:我梁梓墨夺回大齐的江山,不过半月!

  这都城十里外,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之前,自己的父王和母妃,也是死于现在的都城!

  这是不是?告诉自己,这个都城不适合自己一家人呢?

  可是,如今自己刚刚夺回江山,就要舍弃这座梁家祖先,留下来的这座都城。

  这是不是有违常理?

  不过,现在都城周围的情况,实在是有些特殊。

  要是云儿能够说出迁都的道理,他要迁都也是不可能的。

  这只不过是,自己不能无缘无故的就迁都,对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得说出个理由。

  而且这个理由,最好能够说服文武大臣!

  于是,梁梓墨对陈曼云说:“云儿,其实钱都不是不可以!

  而是我们需要一个,说服文武大臣和百姓的理由!”

  说服文武大臣的理由?这迁都,历朝历代都是由大王说了算。

  哪里还需要?对大臣们,对百姓们,说出个迁都的理由啊!

  不过,现在梁子墨已经提出来了,自己只能好好想想。东汉时期刘秀迁都,和唐朝时期武则天的迁都。

  于是,陈曼云便开始绞尽脑子的想,自己曾经学过的历史。

  其实,天朝历朝历代迁都的皇帝,还真不少。

  他们要么就是,被外敌逼迫着迁都。要么就是因为内患,不得不迁都镇压!

  陈漫云的历史学的不是很好。不过这个时候,梁梓墨要让她想出一个,迁都的理由。

  她就只能,慢慢的去想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中国历史。当时,他们班上的历史老师,是一个漂亮的女老师。

  这个女老师,对武则天是非常崇拜的。

  只因为,武则天!是华夏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所以,历史老师把关于武则天的历史,讲的最详细的。

  而关于武则天迁都的原因和时间,都是让他们死死的背下来的。

  所以,这段历史对于陈曼云这个历史差生来说,也并不陌生!

  她记得唐朝最初定都长安。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

  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以住洛阳为主,直至在洛阳病死。

  武则天称制后,于光宅元年(684年)迁都洛阳,称为“神都”。

  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

  武则天迁都到洛阳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逼。

  第一,她想跟当时的李唐势力抗衡,所以要迁都洛阳。

  第二是因为,当时一当时山东一带,匪患众多。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圣神皇帝在万象神宫接受尊号,规定旗帜以赤色为上,定都在“神都洛阳”。其实,从麟德二年(665年)开始高宗与武后就长期居留在洛阳,除了国家大典之外,很少回到长安。

  武则天害死王皇后、萧淑妃以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现在来分析一下,其实,这些并不符合事实。

  王、萧两人死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此时距武则天定都洛阳,已近二十年。

  况且,武则天称帝后,仍然在长安住了两年。

  因此,仅仅以王、萧两人之死来解释武则天“定都洛阳”,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但事实上,武则天之所以“迁都洛阳”,更有其重要的原因。武则天“迁都洛阳”,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治上的原因:

  首先,就政治原因而言,武则天“定都洛阳”是为了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近而实现“改朝换代”的心愿。武则天登基后为了政治上避免干扰有意避开长安选择洛阳,有“另起炉灶”的意思,就像明朝的朱棣为了“另起炉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差不多。

  当时虽说天下太平,但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山东一带的强盗时时出没,凡官兵到了,他们就骚扰不已,或拦路截车,或挖地为坑,或暗箭伤人。就连高宗要去洛阳休养,路途都难保平安,只好用“盗贼头目”与官兵一路同吃同住来保驾,才可平安到达。有一回“高宗”去洛阳,就是请万年县监牢中一位“盗贼”保驾的。天子行幸,竟由“盗贼”头目途中保护,这是有失体统之事,武则天哪能容得。如果迁都洛阳,则有利于对这些“盗贼”严加防范,促使社会稳定而巩固统治地位。

  经济上的原因:

  陈寅恪先生认为:“夫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除别有政治及娱乐等原因,如隋炀帝、武则天等兹不论外,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经济供给之原因是也。”

  唐朝初年,定都长安,随着社会渐趋稳定,人口大增,对物资供应要求甚大。但是,唐朝前期“漕运”不能很好的解决,为保障粮食供应迫不得已的举动。因为隋唐时“大运河”的中心中转在洛阳,“漕运”供应方便。

  洛阳风调雨顺,积蓄充实,粮食和物资的储备较为充足,四面的运输条件也都便利,还有运河这条大动脉,很容易将长江以南的稻米及其它物资运送到洛阳,不像长安经常饥馑,有时就连皇宫内都吃不饱肚子。高宗就曾率百司禁军等人四次到洛阳“就食”,再加上官位机构逐渐庞大,官吏日益增多,官禄开支也日益增大,所以“迁都洛阳”就可以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使朝中人心稳定。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武则天“迁都洛阳”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愿望的。牛致功在《武则天与洛阳》一文中认为:“如果说武则天对历史的发展有过积极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她建都洛阳,至少说建都洛阳期间,大大减少了劳动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洛阳就是在武则天的设计下一年年地繁盛起来。

  军事上的原因:

  洛阳能攻能守,战略地位优越。洛阳地理位置占优,小盆地,易守难攻,交通便利;虽然唐朝的国防非常强大,但是西安离边塞过近,一旦有险自身难保!另外洛阳是天子王城,地气较好。所以她定都洛阳,也就是“神都”。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 热度网文 或rdww444 等你来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古代去种田,回到古代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古代去种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